医院文化
一名医生的雷神山手记 来源: 日期: 2020.3.27

转眼间来到武汉已经48天了,武汉还是处于封城的状态,我们还是两点一线的往返于雷神山和驻地之间。但不同的是,天气开始变暖,道路两旁樱花绽放,雷神山的工作流程也越来越熟悉,经治疗后出院的患者越来越多了!

初到雷神山

我所在的是雷神山感染一科A4病区。第一次来到病房很新奇,但更多的是紧张,脑海中也一直回想着临行前院领导、朋友及家人的嘱托:要认真的做好每一步防护,保护好自己。我们用了一上午的时间熟悉病区的各种流程和制度,吃完午饭后,按照墙上贴的指南,一步一步仔细地穿好防护服,进舱查房。  



进到舱内接触的第一个患者是中年男性“summer”,他已经没有发热、咳痰的症状,但咳嗽未见明显缓解,并伴有咽部不适。询问得知他咳嗽的症状已经持续3~4个月了,而且近期没有明显的加重,对照此前各项指标,整体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他还是比较焦虑,经过一番解释后,他的紧张情绪慢慢缓解了一些,言辞中他一直表达着对我们这些大连大夫的感谢以及对康复的信心。

印象最深的患者是一位年轻母亲,她不仅是新冠肺炎的感染者,还是两个白血病孩子的妈妈,其中的一个孩子也确诊了新冠肺炎,但她的言语中没有任何的沮丧和抱怨,她告诉我她要积极配合治疗,好好休息、好好吃饭,争取早点出院回到孩子们的身边。母爱何其伟大。

第一次接收新患者

那天正逢我夜班,在下午我们接到通知,将从方舱转入10位患者,让我们做好接收准备。上班路上,我们病区的冯敏主任一直捂着腰,走路一步一瘸,原来这段时间她腰突犯了,听说要收10个患者,带病冲锋陷阵,坚持到医院来帮忙。冯主任也是很多医生的缩影,不计个人得失,一切为了患者着想。

接班后换好防护服进舱接患者,我负责接诊的是两位阿姨。她们从方舱转入雷神山,竟没有任何的紧张和焦虑的情绪,相反她们还会和我们唠家常:“王大夫多大了,王大夫结婚了吗,王大夫家里几口人?”看似八卦却寓意极深,阿姨们这是不拿我们当外人,而是当做自家人啊!时刻为我们操心着终身大事。

其中一位阿姨入院时没有任何的不适症状,核酸检测近三次均为阴性,CT也较前明显吸收,方舱医院的医生告诉她可以出院了,可是因为她的爱人也在雷神山,自从结婚以来,俩人就从来没有分开过,为了能和他在一起,也为了炎症能更好的吸收,所以她来到了这里。听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想这是一份爱的相伴,正如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尽快治好他们,守护住这座城,守护好这份爱。

深深的自责

自从上大学后,一直都是离家在外生活,从见习到实习,从抚顺到沈阳,已经习惯了独立生活的我,自认为自立能力很强。就算面对严峻的疫情,我也没有动摇过。

但是一周前的一天中午,接到媳妇儿打来的电话,她哭着告诉我宝宝从餐椅上摔下来,额头划了一条6cm长的口子,电话那头是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初为人父的我听到这里,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我多么想立刻飞回到她们身边,安慰她们、照顾她们。我是一名医生,使命使然我来到武汉,而此时我的家人需要我,我却什么也做不了。幸好在朋友的帮助下,带宝宝及时去了儿童医院,医生看到孩子额头上的伤口也说,怎么会那么不小心,这会给孩子留下疤的。而我远在千里之外,能做的只是搜集祛疤产品,尽力去弥补我不在她身边守护的遗憾。

人们称我们是逆行的英雄,我想说我们不是英雄。疫情面前,我们作为医护人员理应冲在最前线,大学的第一堂课就是学习希波克拉底誓言!除了医护人员,还有许多人在默默做出贡献,例如千里逆行为医护人员做盒饭的“雨衣妹妹”、误入武汉却在医院干起临时工的“义工小强”、为医护人员护航的交警、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班车司机,还有就是憋在家中给病毒“闷死”的全国14亿同胞,你们个个都是英雄!作为一名医生我无比骄傲,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感自豪!

市三院驰援武汉队员 王锡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