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医护手记:一名心内科医生的抗疫记录 来源: 日期: 2020.5.09

大年初一,我值24小时班,以往忙的脚不沾地,而今病房很空,闲的发慌。2020年开局如此不平常,注定让人难忘。

反正也回不了老家过年,挨家电话拜年后,就开始频繁的刷手机,疫情数字在不断更新,工作群里不断发送着各种通知,多数都和疫情有关,心情很复杂。

当看到要报名去抗疫一线的时候,我报名了,没有犹豫。也许是因为心中一直涌动的英雄情结,也许是因为我作为党员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许是我想证明点儿什么,但总之不是因为从众心理。

我熟悉的人中,呼吸科护士长薛晓莹,也是我们支部的一名党员,已经去支援武汉了,当时真的为她的勇敢、果断、有担当而疯狂点赞。

我报名后,一直都在做着可能等待出发去一线工作的准备。正月十五,我们科的杨乐医生突然接到通知要去武汉雷神山支援,这一次医院派出了15人。加之市六院的支援队伍、发热门诊人员,以及预检分诊等岗位的人员分流,医院岗位不足的情况逐渐突显。这其中,呼吸内科最缺人。根据院里意见,科室决定派我去呼吸科支援。虽然期待着去武汉,但这种特殊时期,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吧,因此,我二话没说遵从了科室的工作安排。我认为这不仅是作为一名医生,更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该有的觉悟。可是,事情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作为一名工作10年余的心内科医生,自认为对一般的内科工作还是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呼吸科显得格外的专业、复杂。本以为我到呼吸科的工作可能是以辅助为主,但没想到呼吸科人手如此紧张,仅有三个人在病房值班,门诊还需要两个人,这样的值班已经让这个科室的人员疲惫不堪。

既然来了,我理应倾尽全力。于是,我的工作就从一名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摇身变成了呼吸内科的实习医生。说实话,刚开始在呼吸内科工作的日子,我本以“老”大夫自居,值班的时候给自己壮壮胆,但确实压力山大。

所幸的是,呼吸科的同事、领导都很包容我,照顾我,对我帮助很大,我也学到很多,在呼吸科的工作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慢慢的,从起初的各种陌生、疑问、生疏与胆怯,到后来的慢慢熟悉,感觉自己也成长了。虽然时间很短,但足以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画上重要的一笔。


随着我对呼吸科工作的不断熟悉,前方也不断传来抗击疫情胜利的好消息,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数字在不断减少,援鄂人员也开始逐渐结束任务,分批次返回。其中,我援助的呼吸科有位唐晋医生,就在第三批次返回人员中,随着他们的回归,我在呼吸科工作的日子也即将结束。

一线人员回连后需要隔离休整,待其休整完毕,我便可以正式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开始原有的工作和生活了。但是,突然间却有些小失落,或者说是些许遗憾,遗憾这时间过得有些快。

人生总要经历些什么,相比于抗疫一线人员,我的工作没有他们那样伟大、危险,但是我觉得像我这样的普通的基层工作人员,在我身边有很多很多,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尤其是在这个特殊时期,这种社会责任让我们不可或缺。也正是每一个人的努力,让我们这个人口如此密集的国家能将新冠肺炎快速有效遏制。

本以为春暖花开之时,便是我们可以摘下口罩,走上街头,欢声笑语之日。但是因为国外疫情的肆意蔓延,让我们原本的大好局面再次面临挑战,大量的境外输入病例源源不断,稍有不慎,疫情就可能卷土重来。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需要的是我们的耐心、信心。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基层医务人员,职责与使命让我始终会记住并履行自己的诺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我们都相信,疫情终究会过去,美好生活一定会到来。


市三院心内科三病房 初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