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退管办举办了“我和三院的故事”征文活动,老同志踊跃投稿。他们以亲历者的视角,用文字记录了当年在医院工作、学习、生活样貌,分享那些令人感动、幸福的、难忘的故事。在他们的笔端,我们得以窥见当年建院之初的艰辛,感动于三院职工众志成城,也能体会那句“爱院如家”的传承源头。
《我和我的三院》
市三院退休职工 周巧玲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退休15年了,可每次想起在三院工作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从1974年参加工作到2007年退休,一路走来有着太多的难难忘和感动。
1974年2月,下乡返城后我被分配到三院五官科做护理工作,就这样带着紧张与欣喜,满怀青春的激情开始了在三院的护理工作生涯。当时五官科的护士长是刁桂英,我们在私底下都称他为“老刁婆”,刁是刁难的意思。因为她工作起来一丝不苟,日常管理非常严厉,批评人从不留情面。工作中要求我们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要求对每个病人都要做到“三轻”和“四心”……刁护士长会随时抽查并逐条进行核对,凡有未落实或落实不好的就揪住不放并“盯上你”,直到你切实做好为止。
同时刁护士长又是一个非常热心肠的人,我刚上班的第一天她就耐心详细的给我讲解护理工作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平时更是手把手教我们护理技能。记得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用医务人员的双手,把党的温暖送到广大患者的心坎上,对病人要做到百问不烦,要把病人当作亲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76年唐山大地震后,好多伤员转到三院救治,我们五官科也收治了两名患者,其中一名9岁男童耳朵和眼睛创伤严重,除了医治身体创伤外,更重要的是医治他心理上的创伤,因为他父母、亲人生死不明,我就把他当成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对待,一有时间就去陪他聊天、讲故事、进行心理疏导,帮他尽快从大地震的阴霾中走出来。
就这样,经过三院的系统培训,并在好多刁护士长这样工作严谨、勤奋敬业的三院前辈指导帮带下,我很快地掌握了护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逐渐由一名懵懂的社会青年,转变为一名合格的护士。由于工作勤奋、服务周到、技术过硬,受到了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多次被大连市、大连市卫生局和院里评为“优秀护士”和“先进工作者”。这更加坚定了我干好护理工作的信心决心,进一步增强了我对护理岗位的热爱。
1983-1987年,院里出钱送我们一批人到医科大学护理班(大专班)深造,使我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期间还去妇产科、肿瘤科任过职,对护理业务又有了更广泛的了解掌握。在三院的精心培养下,1988年9月,我被任命为肿瘤科护士长,肿瘤科是市级重点学科更是三院的重点科室,科里危重病人比较多,特别是肿瘤晚期病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且我们护士人手有限,所以护理要求就更高,面对这种情况,我带领科里全体护士视病人为亲人,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尽量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护理,本着减少肿瘤晚期病人痛苦的原则,尽最大的努力做好临终关怀,陪伴病人安心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一些危重病人得知病情后,经常会失去信心,不吃不喝,不配合治疗,甚至乱发脾气。科室年轻的护士遇到这种情况常常会不知所措。有时我刚回到家就又得赶回医院,有时处理完难题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就洗把脸直接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担任护士长后,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样带领大家高标准完成护理任务,工作不出纰漏。我深知打铁先要自身硬的道理,因此,在工作中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尊重、团结、关心每一位成员做起,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1995年3月27日,星期一,早上上班后不久接到弟弟打来电话说母亲病重,因为周一交接班比较重要,加之那段时间肿瘤病房患者较多,需要落实和布置的任务繁重,就没有及时回家。一直忙到接近中午,又接到家人的电话说母亲已经离世了。也许我一接到电话就回家有可能使母亲的生命有所延续,也许……至少可以见母亲最后一面。直至今日,每每想起这件事,可能会有遗撼,但从不后悔,不后悔我选择了护士这个神圣的职业,不后悔为了成为一名白衣天使所付出的一切努力。
我在三院的这些年,见证着自己的成长,也见证着三院坎坷与峥荣,真心感谢三院多年的培养与关怀,感谢三院给我们退休人员抒发情感的机会。我坚信,在一代一代三院人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下,三院的明天会更加璀璨!
地址:大连市甘井子区千山路40号
辽卫网审字【2615】第95号
版权所有: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