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天地
改善护理服务行动,从 来源: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 日期: 2024-08-22

为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内涵,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神内一、神经介入中心多措并举,创新采用 SBAR 沟通模式交接班,将规范化、标准化的交班内容准确、清晰地在医护之间互相传递,带动护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床头SBAR交班


SBAR交接班模式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标准化、结构化沟通模式,即S-Situation(现状)、 B-Background(背景)、A-Assessment(评估)、 R-Recommendation(建议)的单词首字母的缩写而成,分别显示了目前发生了什么,什么情况导致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去解决问题的程序。在24小时轮班的医护群体中,SBAR交班模式可以快速、准确、全面地进行交接班,接班护士按照交接内容逐项查看,同时在交班过程中融入健康教育,及时发现患者的需求,并给予解决,促进了良好的护患沟通。


护士床旁交接评价表


为了更加优化“SBAR”交接班模式,全科护理人员头脑风暴,制定了集束化交接模板,采用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巧用微信群升华“SBAR”电子化交接模式,每个班次及时更新,方便大家随时查阅,减少了耗材使用,节省纸张浪费,使全科护士更全面了解患者动态,提高护理交班质量和效率。  


 

微信群SBAR交班


改善护理服务始于心,提升护理质量鉴于行。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科室在运行中不断的总结,改进方法,规范了交接班时间、内容及形式等,查阅文献,制定了护士床旁交接评价表,对每一个班次进行监督质控,大大减少了过去交接班不规范、无工作重点、交班内容不全面等现象,提高了交接班质量和效率,增加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价值感,护理质量明显提升。


肢体制动保护套


在SBAR交接过程中,发现神经介入术后患者很难配合肢体制动,患者耐受性差会出现穿刺点按压效果不良。为了让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科室自制了下肢肢体制动保护套,将术侧肢体固定于保护套中,能够有效的实现肢体固定,减轻患者术区的充血肿胀,促进患者舒适,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南丁格尔曾经说过:“护理工作是平凡的,然而护理人员却用真诚的爱去抚平患者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精细化的质量管理,注重对细节的把控,处处为患者着想,事事以患者为先,三院护理人用自己的行动,不断推出优质护理新举措,把护理工作变得有温度、有色彩,更加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